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第三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將于7月10日至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此展是代表我國當代工藝美術最高水平的國家級制度性展覽,已于2012年和2014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兩屆。
本屆雙年展征集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中青年工藝美術創作人員近年來創作的700余件優秀作品。展覽由“承古啟今、巧奪天工”與“薪火相傳、演繹華彩”兩大篇章組成,作品類別涉及玉雕、石雕硯雕、竹木雕、傳統家具、陶瓷、漆器、織繡唐卡、金屬工藝等。
蘇州刺繡研究所從2012年至今,已連續三屆應邀參加該展會。此次選送參展的最新優秀作品共有四幅,分別是《金魚》、《秋滿江南》、《鶴》和《布袋和尚》。
《金魚》由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周愛珍先生創作設計,運用油畫的造型規律,吸收中國畫的構圖、意境而設計的金魚,體態輕盈,造型優美,色彩鮮明和諧,惹人喜愛。
高級工藝美術師徐霞琴系繡制蘇繡金魚的資深藝術家王寶珍老師之高徒,擅繡金魚三十多年。熟煉的繡制技巧,細膩靈活的用針,大膽而活潑的運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此幅作品,繡制者充分把握繡線的粗細、虛實、厚薄,在透明的真絲絹紗底料上,運用了粗細不同的線條,深淺有別的色線,繡出魚腹渾厚;特別是金魚尾巴的繡制,用一根絲線的1/48的細線將魚的尾巴表現得若隱若現、飄逸自如。輕薄的質感與魚身體態的渾厚感形成了艷明的對比,沒有水波,僅幾叢水藻便使人感到春水融融,倍感藝術美的享受。再現了原作“池清疑水淺,蓮動知魚散”的詩意。無疑是一幅優美的蘇繡精品佳作。
《秋滿江南》由著名畫家、蘇州刺繡研究所藝術顧問楊明義先生設計。畫家對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情有獨鐘,以浸潤情感的筆墨描繪水鄉特有的風情。其作品瀟灑、典雅、清新。畫面中,常以整體概括的手法,表現出江南風景靜謐而優雅的詩情畫意。
工藝美術師刺繡藝人江蕾,擅長亂針繡,集二十多年的刺繡經驗,運用虛、實亂針繡及細亂結合的表現手法,將荷葉色彩的參差復雜、金蓮花開的阿娜多姿演繹得細致精到;靜候的鳥兒展開那蓬松的羽毛,佇立河塘將聞香起舞,更增加了作品的裝飾情趣;枕河的民居,花藤纏繞,生生不息。這是一幅簡練而不失精致的蘇繡精品佳作。
《鶴》由著名收藏家提供授權,原稿作者系中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畫家林風眠。在林風眠淡泊的一生中,默默探索中國畫的構圖與西洋畫色光的結合,探求水墨與水粉、東方神韻與西方形式的統一,開創了獨特的繪畫風格?!暗ろ旡Q”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繪一只驕美的丹頂鶴,在疏密相間的蘆葦叢中,曲頸扭頭,尾翼翹展,似翩翩起舞之意。充滿著樂觀和恬靜,畫面簡潔而又清晰。
工藝美術師夏芬具有三十多年的繡制經驗結累,擅長細亂結合繡,形成了運針靈活大膽、用色細膩活潑、表現獨特不羈的刺繡風格。繡制此幅作品時,她根據原作題材和意境,運用二十多種色相、色級的灰黑色絲線和灰綠色絲線,以傳統細繡與虛實亂針繡技法相結合繡制,在針與針的交融、色與色的運用,線條的粗細、虛實、疏密以及蘇繡特有留白手法的綜合運用之中,力求充分表現林風眼融入畫作的立意、情感,從而更突顯出蘇繡工于極致的高貴品質。
《布袋和尚》是我國繪畫史上以減筆畫獨樹一幟的人物畫家梁楷的代表作品。僅以寥寥數筆將布袋和尚袒胸露懷,寬衣大肚,步履輕巧而來,仙人超凡脫俗又滿帶幽默詼諧的形象活靈活現躍然紙上。畫面上幾乎沒有對人物做嚴謹工致的細節刻畫,通體都以潑灑般的淋漓抒寫,筆筆酣暢,渾重而清秀、可謂筆簡神具。
高級工藝美術師張蓓,擁有30多年繡制經驗,擅長傳統細繡,用針細膩、用色和順是她的獨特刺繡風格。本幅作品中,以20多個色級的灰黑色線,借底留白的表現技巧,精確把握墨色干濕、濃淡的微妙變化,千針萬線猶如一氣呵成,將原作中“仙人”那種爛醉如泥、憨態可掬、清高超脫、不同凡俗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征現于針線之中。人物的體態線條,隨著“絲理”的彎曲走向而形成的光澤變化,更增添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